地理的实习报告汇编5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理的实习报告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理的实习报告 篇120xx年7月,我被安排到绥化市一所中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实习内容主要为初中地理教育的教学工作。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也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我在这里收获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我不仅从各个老师和学生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和他们成为朋友,更重要的是,这段时间的实习锻炼,使我完成了由学生到实习老师的华丽转变,提升了个人素养。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努力地投入实习工作:一方面认真备好教案,并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和探讨地理课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利用实习之余,我还在实习学校针对初中学生对地理成绩的普遍偏低开展了教育调查。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通过掌握目前初中生地理成绩偏低的主客观因素,针对调查所反映的现状探讨出其中的原因,并最终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为以后我的教学生涯提供更为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调查概况
初到我所实习的中学,我便发现该校学生的的地理成绩普遍较低,而且成绩跨度较大,而且通过其他学校实习教师的的了解,我发现该校的地理成绩状况,在其他学校也很普遍。为了找出这一现象的原因,我开展了这次调查,希望通过调查结果,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绥化市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学生
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三、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涉及初一、初二年级200名学生,发放问卷200份,从回收的问卷的结果来看:
地理太难学不会23人其他原因原因枯燥乏味地理是“副科”课业太多年级初一年级没有兴趣20人不重要18人没有时间16人16人初二年级32人24人16人20人15人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四、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此次调查,可以将调查结果分为两大原因:学生的主观学习欲望不高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两大方面。
1.学生的主观学习欲望不高
在调查中,许多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有很多消极的想法,比如:这门学科不重要,没有学习的必要,或者以后有时间的时候再学也不晚;地理课没意思不好玩;知识太多太凌乱,不知道学什么等等一系列的想法。这些想法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学生放弃了对地理的学习,在地理课上溜号、做其他科的作业甚至睡觉的情况比比皆是。
还有一部分学生,有学习地理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利用的不当,没有分配给地理学科的时间,同学们纷纷表示,其他科的作业都没有时间做,怎么会有时间来学习地理。尤其是初一的学生,他们刚刚从小学升到初中,面对如此繁重的课业负担,无法适应这么多的科目都有作业、都需要复习,所以很多学生纷纷“取主舍次”,放弃地理,只在上课时听老师讲。可是在初中阶段地理一周的课节不多,学生们往往在这节课上学会了,但经过一个星期的“沉淀”,再上课时,便不记得上节课的内容了,只在考试前死记硬背,无法理解,成绩自然不会理想。这样便会打击学生们的自信心,没了自信便不想学了,如此恶性循环,成绩很难提高。
2.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一个学识渊博、见多识广且又会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教学的老师自然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强大的个人魅力是征服学生的一大法宝。从调查情况来看,在其他原因这一选项中有50%的学生认为他们不喜欢地理课的原因是由于老师的缘故,他们不喜欢老师的授课方法,甚至有些同学听不懂,比如在讲地球的公转自转、太阳的高度角的时候,很多学生想不明白它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没有一个实观的视觉效果,所以学生似懂非懂,尤其在做题的时候,表现更为明显。所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地理课中尤为重要。但是并不是说有了现在化的教学手段就万事大吉了。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面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学生听起来又感觉到无聊。
调查中,我还发现一些学生认为老师“偏心”,尤其是对待学习成绩好与差的同学态度上。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学生是很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的。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而且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很感动、进步很大。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
五、对策与措施
1.以生动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地理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地理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知识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2.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背景的解说,我建议最好能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地理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新知识,枯燥的文本就会容易让学生感兴趣。
3.以知识点串联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点的串联是将不同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经调查表明,学生的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知识结合点。能有效地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可以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由于地理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散,及时的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也可以是学生直观地了解所学的重点,便于知识的系统掌握。
4.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尊重他们
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 ……此处隐藏6050个字……老师交流了一下心得并从以下方式试解决问题。晚休和午休的时间检查学生就寝情况,督促学生尽快睡觉。间断性的检查班级自习状况,安排学习任务,在上课效果不好的课节之间课间与学生聊聊天,讲讲学习以外的奇闻趣事,大课间同学生打排球舒缓学习压力。一星期下来效果虽然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但是学生反应良好。这是对我日后参加工作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二、教育教学工作
1、教育见习
实习开始的第一周,我们开始了教育见习听课。听指导老师、其他地理老师的地理课,并记好听课笔记和学习心得,课后虚心向指导老师请教。在田老师的指导下我首先学会了如何听好一节课:听课要这样听,要听老师如何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要听老师上课的语言,要听老师的问题设置,也要看学生听课的一个状态以及老师的教态。课堂不是老师在上面的表演,而是学生和老师一种互动,一种知识火花的碰撞。
2、教学准备
首先,思想上克服自卑,培养自信从容的心理。想指导老师请教同其他实习老师交流,将自己在课上准备说的话及教学安排背下来以便课上发挥自如。其次,教学准备上,理论与实践并行。在大学里,我学习了很多的教学技能,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实践,现在得到了这样一个很的平台,务必要充分利用好。为此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重温教学技能理论,从备课到讲课,从课堂教学到课下辅导,详详细细地了解了一番。第二,努力备课,熟悉教材。深入理解教材,掌握每节课的知识结构,准备好导课和过度整理出自己的讲课思路,再看看教师参考用书,进行必要的补充,在这基础之上,根据内容和进度要求把该课分为几个课时,认认真认真地写下自己的教案。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准备用多样的课堂形式讲解出来。尽量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技能理论联系起来,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
3、教学实战
怎样上好每一节课,以怎样的方式上好一节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刚来时候,我觉得一点头绪都没有,怎么讲课,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非重点。但是通过田老师一周的指导以及听课时积累的心得以及讲课的经验总结,使我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第一节课上讲台时需要参照教案讲解到最后完全脱离提示教案的从容讲解,对我来说真的是意义非凡。
我的第一节课是《中国的气象灾害》,这是我人生的第一堂课。第一堂课准备还是很充分的,为了避免出现知识点错误,提前让指导老师审核了一下我的教案,并趁着中午学生午休的机会再班级里做了一下无人试讲。
这节课主要讲中国的重点气象灾害,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在生活中都有过一定的接触,所以学生的兴趣度较高。在课堂上,我通过讨论和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学生都积极回答问题,反应性当不错。课后指导老师的对我这节课的表现给予了相当大的肯定,这让我十分开心,并充满了自信。但老师指出依然存在不足:老师说,给学生讲的还是太少了,要更放宽时间给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的生成,比如让学生举一举身边的事例或经历加深对气象灾害的认识等。另外一点事我的口头禅“然后”用的特别多,对于老师来说,课上重复用一个承接词是一个很大的缺点。这样会让听课者误理解为知识点不熟练,讲课不自信等。这种习惯性的口头语在老师没有提出时自己真的没有注意过。这节课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三、个人方法与收获
刚来学校时,我对自己的学生很陌生,为了尽快的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我问本班班主任要来了月考成绩单,大致了解了每个学生的成绩。这样,我在讲课时,就会有针对性,比如,简单的问题,我会让成绩偏低的同学回答,而难度大的,则叫学习好的回答,这样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同学,让他们有被重视的感觉。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每节课都安排小组讨论,互相提问环节:将班级学生分为六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然后提出问题先小组讨论,之后让每组组长在自己的组员内选择提问者,再在其他任意一组选一名同学作为回答者回答问题。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知识。其次,每节课都会有需要填充的板书让学生到黑板书写,这样会引起学生地知识点的注意力。第三,遇到简单单具有挑战性的知识时让学生到讲台前讲解,师生换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然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也是一件十分据哟挑战执行的工作。从上课、批改作业以及平时交谈中,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而学为谁而学,即没有对学习形成一种目的性。我认为要解决这种情况,就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优秀教师至少要做到懂得用以下三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第一种,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增强学习任务的趣味性是激发内部动机的有效策略之一。增强趣味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通过教师的努力使任务本身发生变化。同样的学习任务,采取不同的呈现方式,所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不同的。通过变化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这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备课上,教师要备好课就必须有丰富的课外阅历和学科前沿知识,在备课中把相关的内容进行灵活变化融合到课堂中去。
2、注意选择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材料。学习任务越有趣越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在内容安排上,应包含学生容易识别的特征,例如在性别、年龄、宗教、种族和职业方面与读者相似的特征,从学生的认知需求出发,安排他们认为重要的生活事件,以及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轶事和例子。第二种,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众多研究和生活经验均表明,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进而增加学生出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第三种,进行归因训练。教育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既然如此,教育也就可以通过主体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这对于学校教育是有实际意义的。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的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即进行正确归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
两周后,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单元,也做了一次单元模拟题,经过这次试卷的分析,我更全面地了解了自己的学生,这个时候,我又采取了另一个措施,我把学生分为四个档次,一档的是学习成绩优秀稳定的,二档的是成绩好但是不稳定时时浮动的,三档的是成绩良好的,四档的是刚刚及格甚至不及格需要加强辅导的。课后也会按档次分别安排可也任务,让每位同学依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分数。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我受益匪浅,对教师这个角色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认识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
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更深的了解的了自己的不足,该往哪个方向而努力,这些都是以前所不了解的。通过一个月的交往,学生和我也日益亲密。我也了解了教师的伟大,教师工作的神圣,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成长。将来的岁月里,我一定努力教好自己的学生,做好自己的工作。
文档为doc格式